中国传统白酒生产采用固态发酵工艺,工业化程度低,劳动强度大,一直是白酒产业面临的大难题。近日,湖北工业大学的一项“传统固态法白酒自动化酿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”技术成果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,技术应用可以实现白酒生产的连续性机械化、自动化控制,大大提高了生产量。该成果获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助力地方酒企转型升级是湖北工大学科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该校瞄准区域经济实际需求,调整学科布局,增进学科内涵,培育学科团队,为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,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加强学科建设、促进学科发展。
“2012年以前,湖北工大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主要依据现有师资、教学设施等条件安排,学科发展方向多、散、杂,竞争力不强,严重制约了学科发展,也限制了学校服务社会能力。”湖北工大学科办副主任陈子珍直言。
如何解决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?2013年,湖北工大把这一年定为“学科建设年”,重点研究学科“干什么”“谁来干”“怎么干”,所有学科、专业都沉下身子,深入产业调研,找准企业实际需求及需要量。
根据调研结果,结合地方发展实际,学校对学科和专业建设进行彻底改革,契合度不高的进行整合调整,重新定位新的学科方向。到2017年,预警、调整、改造11个专业,新增7个专业,学科布局高度契合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92%的专业对接湖北省十大调整振兴产业,85%的专业对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82%的专业对接六大过5000亿元支柱产业。
战略方向定了,那谁来干,怎么干?湖北工大校长刘德富说:“在大数据时代,做科研不能‘单打独斗’,好的科研团队才能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,协同创新应成为主流模式。”为此,学校提出人人有学科归属及平台支撑,人人有研究方向、进团队、有学科目标,团队实施不同形式的项目主持人制,组建协同创新中心,以中心平台为依托,组建学术团队。每个团队设定绩效考核目标,签订连环责任状,实行责、权、利统一。
科研有目标,考核看实绩,“人才、学科、科研”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体系彻底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热情。2016年,9个一级学术团队完成的任务是学校要求科研分的近5倍。截至2017年,湖北工大组建了近30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,汇集了9个一级学术团队116个项目主持人制团队,成员576人,占全校专职教师总人数的46%以上。这些团队和平台深深嵌入区域发展产业链,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及湖北工业强省战略中释放出巨大能量,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。
宜昌长机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是国家机床工具行业骨干企业,也是亚洲全系列插齿机、铣齿机研制基地。长期以来,大型高精度数控插齿机是该企业一道无法逾越的坎,受技术水平所限,一直无法生产。国内市场主要依赖进口,不仅费用昂贵,有时还会遭到国际禁运。
湖北工大主动与宜昌长机对接,利用机械工程学科超强的科研实力,组成联合团队进行技术攻关。团队成员与宜昌长机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,蹲守现场两年多,终于成功研制出大型高精度高效的七轴四联动数控剃刀插齿机。新设备性能可与进口设备相媲美,但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60%。3年推广应用,为下游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1.5亿元,产品批量出口德国、美国、韩国、印度等国,出口创汇286万美元。
近年来,湖北工大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呈井喷态势,良好的学科建设提高了学校科研水平,也促进了学校迅速发展。在谈到未来学校发展方向时,学校党委书记周应佳说: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,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。学校必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,构建绿色工业学科发展战略,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调整,引领行业产业发展,为实现湖北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支撑。”
|